2018.10.31 評論
從StoneCo的IPO看台灣金融科技新創困境

  2018年10月25日,巴西金融科技公司StoneCo Ltd.(STNE)於美國IPO一事引起熱烈討論,主要在於表明有意願承購IPO股票者皆為赫赫有名的投資機構。根據StoneCo遞交美國證交所的文件中揭露,包含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普信集團(T. Rowe Price Associates)和Madrone Opportunity Fund都已表示願意認購StoneCo首次公開上市之股份,而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也表示願意以首次公開募資定價的價格承購股份。StoneCo揭露之預計估值為每股US$21.00~US$23.00,不過第一天收盤即達到US$32,首次公開募資定價令人期待。

 

  巴西是個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國家。去年巴西共有210個金融科技新創團隊,當地金融科技市場主要可分為互聯網支付、網路信用卡和其他領域。主要參與者有:

 

 

  其實巴西的金融環境受到十分嚴密的監管,經歷過80年代拉丁美洲經濟危機、90年代亞洲金融風暴,巴西對銀行的監督與控制之嚴格更甚巴賽爾協定,雖提供了穩定性,但也造成金融機構創新的阻礙。巴西的五大銀行佔據整個貸款市場比例達84%;貸款利率45%、存貸利差32%,貸款成本居全球第三;且用戶服務體驗並不佳。金融環境對使用者的不友善給予新創團隊許多可以改善的空間,另外巴西網路滲透率高且為第四大智慧型手機市場,加上巴西政府相關法規鬆綁,成就了巴西Fintech蓬勃發展的現況。

 

  那麼,台灣呢?

 

  根據Ceresus發布之亞洲金融科技競爭力指數報告指出,台灣的金融科技競爭力在已開發國家中表現並不好,雖然金管會推出監理沙盒機制讓金融科技團隊嘗試新的商業模式,但至今為止通過監理沙盒審查者只有一件,且為凱基與中華電信合作開發案。一般新創團隊仍需花更多心力與主管機關溝通,以免有資訊不透明等因素被駁回,而阻礙了創新發展契機,顯示主管機關雖有監理沙盒制度,但在於案件之挑選上,仍以市場上較有知名度且已有一定經濟規模之公司之案件較易放行。且在台灣金融機構分布密集、信用卡支付普及、第三方支付也相對容易的環境下,金融科技新創較難以讓消費者有感(不論是商品創新或流程簡化),因此除了像LnB推出的P2P債權交易在國內屬較新穎之商業模式之外,較少發現令民眾明顯感覺不同之金融科技服務。

 

  台灣便利的外在環境已經不利金融科技服務創新,主管機關雖然態度開放但實質仍較保守,再加上本土市場小,人才又不斷外流的狀況下,金融科技要能發展蓬勃,還需政府多做嘗試,既然已有監理沙盒機制,若放手讓更多團隊在主管機關監督下去挑戰、闖蕩,而非侷限於公司名聲與現有之公司規模,相信台灣的金融科技新創可以走得更順利。

 

 

 

 

 

延伸閱讀:

1. 巴西金融科技P2P落地考察

2. Fintech在巴西的監管:政策法律、關鍵技術、數據保護、金融犯罪及消費者保護

3. StoneCo Amendment No. 1 to FORM F-1 REGISTRATION STATEMENT

4. 數位時代:台灣創新能量不輸人,為何Fintech競爭力仍慘墊四小龍之尾

 

內容底部圖片1
內容底部圖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