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0 評論
疫情下美股的SPAC熱潮


全名為" 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是什麼?,SPAC本質上是成立一間無實際營業的空殼公司,其成立的目的即是透過IPO募集資金,進而運用此筆資金合併或收購企業,並幫助企業上市從中獲得利益報酬。

 

SPAC和傳統IPO不同的是,傳統IPO在上市前需要尋找承銷商並藉由其買下新股後轉售,過程中還需要送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審查,因此其上市前準備財務及營運狀況的時間較為長久,且必須支付承銷商高額的佣金;一般來說,IPO走完上市的整個流程可能需要18-24個月,然SPAC可能僅需3-6個月且可以接露較少的財務狀況即完成上市。

 

回溯至2019年,在美股中透過SPAC上市的公司有59家,然至2020年飆升至248家,今年則是截至7月底已有379家公司透過SPAC上市,超過2020整年的數量,募集資金更是超過1,100億美元。細看這三年的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發現2020年為SPAC大爆發的一年,然而,為何是2020年?

 

新冠肺炎無疑是SPAC浪潮的推手,疫情下讓許多新創公司在資金募集上和投資人受限於地理位置、封城等狀態充滿不確定性,且新創公司的營運狀況也因疫情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此情形下以傳統IPO進入市場的方式更為困難,因而這些新創公司逐漸轉向以被SPAC併購的方式進入資本市場。

 

極為知名且熱門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儘管2019年一年淨虧損達1.4億美元,尚未有正常的獲利模式的情況下,仍然在當年透過SPAC成為第一間公開上市的商用太空旅行公司,成為股民及太空迷們議論的熱門話題。近期包括打敗UBER的東南亞霸主叫車平台Grab、股票交易平台eToro、共享辦公室WeWork、印尼的旅遊OTA平台Traveloka及維珍集團旗下另一個太空事業維珍軌道(Virgin Orbit)這些你我都在日常生活中多少有耳聞的新創公司們近期都有新聞表示正等待著透過SPAC進入資本市場,且Grab更有望成為歷年最大規模的併購上市案。

 

SPAC在美國的風潮同樣吹進亞洲,新加坡已明確表示有引進SPAC的準備,台灣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則在3月向媒體表示正在研擬SPAC方案的可行性。雖然從上述資訊來看,SPAC上市的方式似乎受到投資人及新創公司的吹捧,然SPAC的風險在於按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規定,SPAC在上市時僅需要公開說明對哪個產業感興趣即可,不需要提出明確的併購目標,且若是在24個月內未成功完成併購交易,該公司即進入清算程序,需要將募資的資金退還給投資人。對投資人來說需要面對的風險在於因為有期限的限制,SPAC團隊可能會因為日期接近截止期限而隨意出手;而對需要透過SPAC併購的新創公司而言,風險則在於併購成交金額是和SPAC的團隊自行議價,因此可能低賣股份。

 

從2020年開始SPAC的大爆發,在不久的將來SPAC公司24個月的併購期間即將到期,到了時候SPAC公司究竟是會為投資人迎來高額的報酬或是清算收場值得關注。

 

資料來源:
https://spacdata.com/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1/03/22/global-spac-boom/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4111/uber-ceo

 
內容底部圖片1
內容底部圖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