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6 評論
碳權交易市場

【趨勢】特斯拉透過碳權交易收入15.8億美元,我們準備好了嗎?

 

2021年7月16日上午,中國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式開市掛牌。根據相關規定,碳排放配額(CEA)交易通過交易系統進行,可以採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方式進行交易,協議轉讓還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議價交易。這也讓全球最大碳排放國開啟碳權自由交易新紀元,更顯示企業減碳轉型與碳財務成本將成為全球重大的核心議題。

 

資料來源: https://new.qq.com/

 

目前中國碳權交易市場雖然預計僅涵蓋約3,000多家電力產業,但卻代表每年會有超過40億噸的碳排放量,這個數字是歐洲碳權交易市場加入者去年總排放量的三倍左右規模。也就是說,中國一推出碳權交易所,便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權交易市場。

 

碳權交易市場的運作,係由政府對於各類型排碳企業,給定碳排量「配額」,當碳排量超過配額,就需藉由市場購入碳權(即排碳配額),成為「買方」;反之,若企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採用減碳措施、碳捕捉設備等,使碳排量低於配額,其多餘的碳權即可出售,成為市場的「賣方」。在政府的碳配額之外,企業若投入再生能源(太陽能或是風力發電)、造林種樹等業務,對減碳有具體貢獻者,也可申請取得政府的減排認證額度(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這種鼓勵企業減碳的做法可以讓企業增加碳資產,在其碳交易市場賣出獲利。2020年,特斯拉光靠出售碳資產就獲得了15.8億美元的收益,是年淨利潤的兩倍多,原來特斯拉真的不只是賣電動車,賣碳權真的可以賺錢。這也是碳權市場的另一種來源。然而這種碳權交易模式將來還是會因為國際能源趨勢被挑戰,未來碳中和外將會更多供應鏈被品牌商大廠要求是零碳企業。

 

資料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

 

國際觀察美國總統拜登2021年在地球日領袖高峰會上,宣示美國對抗氣候變遷的新目標─在2030年以前讓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減少50%到52%。 會上其餘同為排碳大國,英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紛紛表態提前實現減碳目標。全球最大排碳國中國,習主席則再度重申2030年中國將達到碳頂峰,以及2060年前達成碳中和目標不變。

 

歐盟今年剛公布DE12030年降低55%溫室氣體排放的「55專案」(Fit for 55)一系列能源提案,其中最被世界各國所關注者為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草案。預計2026年開始課徵碳關稅,與歐盟貿易往來的國家都會受到影響,各國政府有關部門都相當重視,加速協助本國業者提前因應。2026年正式實施後,進口商必須向歐盟購買「CBAM憑證」(CBAM certificate),以繳交進口產品碳排放量的費用,而CBAM憑證的價格係依據歐盟排放交易(ETS)每週碳權拍賣的平均收盤價格計算。未來面對歐盟的出口國若已實施碳權交易訂價措施,出口到歐盟即可減免碳關稅;若出口國碳排標準優於歐盟,碳關稅將遞減甚至免費。

 

因此,在全球有新共識的碳排放目標下,碳權交易市場熱絡度也跟著水漲船高,激勵了歐洲碳排放交易系統ETS(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及歐洲能源交易所(EEX),碳權價格在2021年5月初漲幅超過疫情之前的一倍,突破50歐元。目前碳權交易價格來到8月份最高的58歐元高水位。以中國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近期交易價格每噸介於48~55人民幣,雙方差距剛好接近歐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約7.8倍的價差。

 

資料來源: EEX

 

全球碳淨零競逐下,結至2020年底已有127個國家、823座城市、101個地區與1541家企業承諾2050年淨零目標。碳價該如何回應各國淨零的競逐?隨著大家發現歐盟碳價今年創了歷史新高,2021年世界銀行全球碳價現況與趨勢報告統計2020年全球碳價收入高達530億美金,相較於2019年提高了80億美元,主要的貢獻也是來自於歐盟碳交易價格的漲幅,加拿大、德國、愛爾蘭、紐西蘭等國的碳價也相應的向上提升;加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想像也預期逐漸落實碳權交易市場將會越來越熱絡。身處台灣的企業您準備好因應全球碳淨零了嗎? 政府如何帶領廠商面對碳關稅的成本增加的競爭力呢?

 
內容底部圖片1
內容底部圖片2